3月30日,长安汽车官方宣布,由于车辆冷却液抗氧化能力不够,可能会导致冷却性能直线下降,会影响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极端情况会造成水温高,存在安 全隐患。因此,其将从3月31日起召回包括CS75、睿骋、CS35等多款车型,共计12.1万辆。对此,长安汽车表示,将免费为车主提供冷却系统清洗, 并更换冷却液的检修维护服务,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SUV中国网从长安汽车的4S店了解到,此次召回其实并不是一件大事,冷却系统的清洗以及冷却液的更换在成本上仅为百余元。虽然如此,但在《缺陷汽车产品召 回管理条例》严格实施的背景下,因零部件故障而带来的汽车召回慢慢的变成了常态。有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汽车召回达144起,召回量突破500万辆。
当下零部件通用化趋势慢慢地增加,平台化生产也渐成趋势。汽车分析师封士明认为:“从成本上看,平台化生产确实能够更好的降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但与此 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因为,即便是一个细小的零部件问题,都或将引发‘火烧连营’的大面积事件。”因此,如何加强对供应商链条的管理,以及平衡 压缩成本和控制风险的关系,成为当下考验车企经营管理能力的突出问题。
一辆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什么样的零部件企业才能进入厂商的供应链体系,而在国家层面,又对零部件的标准有何管理细则呢?
与其余行业一样,在汽车行业,对于不同的产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都有相应的认证标准和测试要求,此外,部分产品还一定要经过国家3C认证。 而要进入整车厂商的配套体系,汽车零部件企业一定建立主机厂商指定的国际认可的第三方质量体系;其次,主机厂商还要对零部件配套厂的每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打 分审核,并进行现场制造工艺审核;此外,汽车整车厂家对配套厂家的原材料供应管理能力、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产品质量、资金、技术实力都有相应的审核标准。在完 成审核之后,进入整车厂供应体系的每一种配套产品首先都会经过零部件厂商的测试和认证,然后和整车厂一起来测试和标定,经历各种如耐久性和“三高”实 验等,根据实验的数据来进行调整和校准,最后进入量产阶段。
国内一位自主汽车品牌的技术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大概18~20个月。以变速箱为例,据其介绍,目前的变速箱产品大多数都是平台化 产品,其齿轮的排布几乎适合所有的车型使用。所以整车厂在选择时,仅需根据自身产品的需求来做不同的型号选择,选择完成后,零部件供应商会根据与变速箱匹 配的发动机的特点,单独做一个外壳,以与发动机的输出和输入端匹配。
匹配完成后,整车厂商的EMS控制策略分析师以及变速器的标定工程师会在一起,对上述变速箱产品做标定测试,试制的样车至少会用5个月甚至以上的 时间来完成50~60种工况的测试,观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换挡策略等。每一次测试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最终,上述工程师将共同来优化这一些数据,以使零部 件与整车匹配后,能达到最为优化和稳定的状态。据上述技术人员介绍,这一测试和标定的过程至少需要8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