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坚持阅读几页,长期下来也会得到不小的收获与回报。从这个方面来看,读书与基金投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基于此,金融界基金联合中植基金推出读书类栏目“悦读”,诚邀国内外学界、投资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大咖们分享好书,交流读书心得。
近几年,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一直在取得突破和进展,人们对这方面的期待和研究却始终没停止。
比尔·盖茨2021年度书单5本书中重磅推荐了《千脑智能》。他讲道,更深入地了解大脑中被称为新皮质的部分是我们开发真正通用AI的关键,这正是《千脑智能》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这本书适合没有脑科学或者计算机科学背景的人阅读,书中充满了对大脑结构的迷人见解,以及关于智能机器未来的诱人线索。
《千脑智能》的作者是美国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杰夫·霍金斯。他在书中揭示了一种关于大脑和智能的理论——千脑智能理论,这可能将彻底改变人们对大脑和人工智能的未来的理解。他认为,实现机器智能的最快途径是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然后在计算机中模仿这些原理。虽然神经科学家对大脑已经积累了大量详细的事实性知识,但对何为智能及大脑怎么样产生智能仍没有完整的理论。在本书中,霍金斯提出了“千脑智能理论”,作为一种理解皮层如何工作的新途径,为神经科学和AI领域提供了重要启示。
霍金斯还指出,就像人类最终不是通过模仿鸟类,而是通过理解空气动力学而发明了飞行一样,在我们改进机器和深度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他也与许多博闻强识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一样,不接受二元论:机器没有魂魄,人脑也只是硬件,没什么独立的灵魂能够在硬件坏了之后幸存,也同样没有笛卡尔剧场 A 中的彩色屏幕,向观看的个体放映世界这一部优秀的电影。相反,他还提出了多种世界模型,即构建的“缩小版的宇宙”,这些世界模型会根据感官涌入的神经脉冲信息流进行调整。
我们通过运动来学习。当我们运动时,大脑会跟踪我们的感官相对于身体以及相对于正在感知的事物的位置。大脑将感觉输入与其位置相结合,以学习人、地点和事物的三维模型。令人惊讶的是,大脑使用相同的机制来学习概念和抽象概念。
我们有很多“模型”。大脑不会只学习一种世界模型,它会学习许多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的互补模型。这就解释了我们的个人经历和大脑结构,以及我们如何构建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
我们利用参考系存储知识。大脑中的许多神经元都会创建参考系,以跟踪我们的感官相对于世界上事物的位置。我在书中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位置跟踪神经元会出现在大脑中的几乎每个区域。参考系是创造智能机器所需的关键组件之一。
北京智源AI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说:杰夫·霍金斯是一位智能时代的孤胆英雄。他主要是从功能模拟的角度探索大脑原理(虽然他比很多类脑专家更关心大脑的结构),是基于自顶向下的方法论,类似生命科学中的进化论;我强调的是从结构仿真出发构造大脑,再重现大脑功能,是基于自底向上的方法论,类似生命科学中的从基因组出发合成生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吴思说:杰夫·霍金斯是著名的脑科学“狂人”,他基于自己对脑科学知识的梳理,对大脑工作原理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大胆的假设,也比较了当前AI与生物智能的不足。《千脑智能》和《新机器智能》适合非脑科学专业但同时又对大脑智能充满好奇的读者阅读,你们可以从中获取关于大脑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和作者一起对大脑工作的奥秘这个可能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展开深入而有趣的思考。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刘知远说:近十年过去了,我们经历了深度学习浪潮,AI成为显学,这时重温他书中的理论,仍能强烈感受到,他对智能本质的深刻见解,很多还是现在神经网络模型没有触及的。
了解杰夫·霍金斯:Palm掌上电脑创始人、Numenta公司创始人,并于2003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著有《千脑智能》、《新机器智能》。他多年来深耕对大脑的探索,致力于解释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他认为只有把人类智能弄明白,才能制造出像人类大脑一样工作的机器智能。
诺贝尔奖得主,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评价《新机器智能》:它将在AI领域引起巨大反响。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为理解大脑奠定了基础。
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评价《新机器智能》:这本书提出了关于新皮质在感知、认知、行动和智力方面的功能的新理论。这个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基于对大脑工作方式的广泛了解,并结合现有的关于新皮质及其结构的看法展开讨论。霍金斯称该理论为真正的智能,而不是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因此,这本书是每个对大脑好奇并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人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