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安,尉氏纺织有限公司“孟安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轻工(电器)中级工程师。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纺织电子电器管理与维修工作三十多年。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纺织机电、空调节能、电气节能等方面的研究之中,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证书,技术改造项目20多项。近5年就为公司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600多万元,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参加工作以后,他很快把自己融入这一大集体中,处处以公司为家,爱岗敬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坚决拥护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政治思想立场坚定,品德高尚,对自己要求严格,爱憎分明、一身正气,敢于碰硬,勇于创新,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具有很高的敬业精神和务实意识,努力在岗位上建功立业。1998年被评为尉氏县劳动模范,2010-2015年均被评为尉氏纺织有限公司创新英雄人物。2016年荣获“河南省纺织行业大工匠”称号,2017年荣获“中国纺织大工匠”称号,同年“孟安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开封市示范性劳模(工匠、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18年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
“勤于学习、精益求精”,这是孟安常常给同事工友们说的口头禅。因为他深刻的知道,“没有一流的技术队伍,创不出一流的企业”。于是,孟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纺织机电、空调知识学习中。他自学了《变频器原理及维修》、《PLC编程器原理》、《纺织空调节能技术》等书籍,撰写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和维修案例解析。凭借不断夯实的理论知识和日益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成为了公司技术明星,练就的变频器维修技术是他的绝活。经过几年的努力,让他完全解决了因变频器损坏造成的维修费用高、停车时间长这个设备难题。
艺高人胆大,2008年他又向“洋设备”开刀。因德国赐来福和意大利络利安自动络筒机运行几年后单锭主板、控制板开始损坏,购买价格在5000元左右,在国内能够维修的很少,而且维修费用一般在2000到3000元之间,孟安经过对电路的仔细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维修技能,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费用20万元,得到了国外工程师的高度评价。
公司从当年的五千锭发展到今天的二十万锭规模,设备有新有旧,有国产清梳联,还有德国进口络筒机,这给孟安同志提供了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有利空间。
1997年,他自行设计了红外线对反射光电器,经试用效果非常明显,已应用到金坛纺机设备上,属国内首次使用。2001年以来他根据纺织行业日光灯长期工作,镇流器容易起热、打火现象,自主研究防火镇流器产品。在纺织行业使用,效果较好,取得了国家专利证书。2003年以来他又对公司进口的德国赐来福338型络筒机和意大利络利安型络筒机单锭主板、控制板进行潜心钻研,革新改造,解决了电路板运行不良现象,为此得到了国外工程师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依据公司提出的“创新、高效、节能、发展”的指导方针,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他制定了多项节能降耗项目。通过拟定技改方案、成立攻关小组、外出学习考察、聘请专家指导等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他先后攻克了空调大功率电机高耗、细纱吹吸风机无效运转、细纱主电机降负荷、空压机集中供气等节能课题;仅空调方面年节电54万度,每天节水135吨,节水率50%。他把吨纱电耗指标分解到每个车间、工序乃至单台车位上,考核到每个轮班干部、车间主任、挡车工身上,最终使公司吨纱电耗连续五年每年下降50度/吨,创出了公司节能新奇迹。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必须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他说:“做人要勤于学习,做事要精益求精”,“当工人就要当技术过硬的好工人”。
2015年企业成立了“孟安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定目标、定措施,努力打造技术一流团队。近年来,逐步培养出了12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业务精通、层次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技术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开创办了“技术讲堂”,将他个人的技术经验转化为群体的技能优势,带动了工作室成员整体业务素质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其中庄晶旭进步迅速,不仅有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2016年度还被评为全国纺织劳模。
几年来他带领工作室团队共实施创新项目25项,其中节能技术创新改造16项,年节约电费150万元。庄晶旭带领的工作室团队实施创新项目13项,创造经济效益90万元。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引领,实现了公司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局面,为公司今后发展升级增强了新的动力。
他说,成绩只代表过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面临的新问题、新课题也将随之而来。他将带领团队一如既往地发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的精神,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