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汽车产业剧烈变革的背景下,燃料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了汽车制造商争相追逐的热点。近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名为“燃料电池的极板以及燃料电池”的专利,其公开号为CN119381473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这一专利的申请,不仅显示了中汽在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探索,也标志着国内汽车制造业对清洁能源转型的坚定决心。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低排放的能源转换装置,可以通过氢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其在环保与能源安全方面所展现出的潜力,引起了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更能大大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但燃料电池的性能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冷却效果的好坏必然的联系到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和生命周期。因此,如何提升燃料电池的冷却效果,成为了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专利的摘要透露,中汽的该专利设计专题是围绕燃料电池极板展开的,极板是燃料电池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其设计理念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优化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和提升流动均匀性。
具体来看,专利中提出的极板主体设计中,冷却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在极板的长度方向上有序排列,形成了冷却介质的分配流道与主换热流道的合理布局。这种设计可以优化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实现更大程度的热交换,提高冷却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专利中还特别设计了扰流部来增强冷却介质的流动。扰流结构的设置使得冷却介质在分配流道中形成了更复杂的流动状态,这能够明显提升流体的均匀性,避免了冷却介质在极板内的集中或偏离现象,从而确保了不同位置的温度一致性。这一设计创新,为提高燃料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成立于2011年的中汽总部在长春市,注册资本高达78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制造企业,中汽不仅在汽车制造业上有所建树,更积极开拓智能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应用。根据天眼查的数据,中汽至今已经对外投资27家企业,并参与了5000余次招投标项目,其在知识产权上的积累也颇为丰富,拥有专利信息5000余条、商标信息264条等。
这次专利申请的背后,既是中汽在燃料电池领域持续创新的体现,也是其在全球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的战略布局。随国家对绿色出行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燃料电池领域有望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汽的这一创新性专利,可能在将来为整个汽车行业的燃料电池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路。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燃料电池的普及和应用将为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氢能作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崛起之际,燃料电池汽车将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重要的作用。
降温效应的提升,不仅仅可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未来或许还将带来更高效的未来交通解决方案。我们期待中汽在未来能继续保持创新,推动整个行业在清洁能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